星期二, 1月 31, 2006

冲击效应的因果

好莱坞电影“冲击效应”从片面琐碎的各阶层的写实刻画,从种族主义的角度出发带出人种,误解,对文化领域的缺乏了解下做出缩影。再连锁反应的放大这些冲突面,但从你心灵勾勒出非理智的认同后,才慢慢一一串起因果。原来人与人的所谓位置,忘了你实际的角色,反倒只会用猜忌及误解或不想去了解来简单化这些动作。
当一切如此靠近,你以为很远。
当你把陌生人当陌生,但他却是成为救命的不足你思考重要性的关键性扭转你一生的人。
当我们从仇恨带着本位主义把人种很简单的区分黑色,白色或黄色。事实上这些不安定的元素出现,人与人失去了信任感。
多数以为少数是乱的因子威胁,少数以为多数存在时不能令他们安稳,这一切的一切你以为对的对,很可能只是主观意识下的对。
如果把人种释放成仅是人,人是否更好过一点?
我很少认真的把每一套好莱坞电影的细节记忆的清清楚楚,但观看“冲击效应”却必须平心静气的相当用心观察每一个细节。
这些一片片的冲突面重复出现的给予我们这些身在其境的“理所当然”,如果您仔细想这些绝对不是“偶然”,既然不是偶发性的事件,我们何不将冲突的伤害减少的更低一些。
我们真的很有英雄主义?真的英雄遇到你羞辱过的人,他会对你的态度是感激?还是你以为你成为英雄,只是满足你的虚荣心。这道理和你给乞丐钱的心态是一致的,乞丐仿佛只是给予人补偿内疚的职业。
故事里的波斯人因为来自中东,身边所谓身边的“路人”都会把他们当成中东人,更甚的误解理所当然把他们当是回教徒。
无辜的分离主义把人撕碎了,更甚的因为自己的误解而把这群“非”目标标签为目标。
我在想,我们习惯怪责。而且一味的怪责,并没有把事情真相还原,把理智分析做出客观的认知,我们归类标签的太过于意识形态。当这些意识潜伏在分析里,许多人类的作为及无作为变成是没有意义。
有人说有意识就是认知,这是非全然的,我们意识到危险不必然我们存在着危险,反倒太敏感就触及另一个突发的危险性。这是我们必须更清楚还原后找到因果的平衡点。
故事里,这位波斯老人意识到自己的危机感出现,也体认自己可能遭受伤害却仍存在仇恨及报仇的必要性。事实上他这些认知是错的,如果他很理智及充满智慧,绝对不会误会别人提供换掉破烂的门户比换了锁来的实际。他最后会怪罪有所谓的“阴谋"论,若真的最后构成了伤害,所谓仇恨是生生不息,这些因果是勿可脱离的深渊。问题只是大家为何习惯自己认知是对就必然是对。
理性的人是透过技巧避免危险,大家如果希望脱离心理层面的错误认知,不要再做杯弓蛇影的无谓猜测。
有时候更需要认知是自己的错,而先不去怪责别人。
理性,理智是避免种下错误的因。
瓦解人种,肤色,宗教,文化及历史上的区野及划分就是为未来种下善果。

星期四, 1月 26, 2006

中间选民的存在的制衡力

中间选民的存在的制衡力

案例一:
布什克里再度舌战 “中间选民”向总统候选人发问http://news.严禁非联盟论坛.com/w ... content_2067862.htm
案例二:
台当局丑闻频曝 中间选民愤怒:我爱台湾,我要真相!
http://news.fjii.com/2005/11/04/348738.htm
案例三:
台湾中间选民投书媒体 表达对扁政府的愤怒与不信任
http://news.fjii.com/2005/11/04/348731.htm
案例四:
德国大选 1000万中间选民说了算
http://money.business.sohu.com/20050919/n240405505.shtml
案例五:
布什克里三大领域角力 中间选民将四两拨千斤
http://news.china.com/zh_cn/inte ... 40915/11879911.html

依照以上的特质,政治人物是必须问选民要什么,而不是自己怎样治理国家都可以。所谓国家管理人的角色不是必然提出理念或实践理念就足够,作为一位政治人物也许可以发表像甘耐迪般质疑国民对于国家的期待说出:“你别期待国家带给你什么,你必须思考自己可以带给国家什么。”的论调。但即使贵为总统身分,所谓总统也是国民。这样的国民多了总统身分责任就是成就人民的诉求。

再谈建立中间选民角色就不再是简单的政治人物提出什么就照单全收,而是透过个体需求去形成及发展无数中流砥柱的意见领袖。我提出必须跨族群是大家在形成国民角度的利益出发点,而非维护单一族群利益的论点。更必须产生的是尊重多元思维,透过思考利益发展共同性的结盟。

许多国外的政治人物形成政见的来源都是群众,我从认知我国政治后就一直质疑没有政见的选举模式的前瞻性。

为什么我国政治人物只有政党选民却没有候选人的声音?难道这所有的政党提出了党纲符合国家利益就代表是理想的。难道我们只需要去信任一种只有目标的政见吗?如何落实?是否符合人民意愿?这些经不起时间考验的民主橱窗,是不是应该到时间蜕变了?难道我们出现的这些人只是被认为伟大的领袖?难道在野党不是贴近人民声音?我不是做出这些的质疑,而是我无从去相信,相信一种人民已经满足的事实。

或许很多人就像这些政客会说,即使提出也没有人会听,这些谈论都不可能落实。这些的政客如果提出这样的质疑,这样的人就根本没资格从政。过去政治人物谈的是理想,现在政治人物连根本政治责任都不谈了,人民权力或选择权只是沦为别人设定好的“菜单”。有人说不要“菜单”了,却只是不再给予选民做出选择。

如果以上的时局是事实。中间选民更应该被确立,我们需要的政治不是朝野政治人物在政治舞台上揶揄或抨击。我们更需要的是更多人集合起来,为同样梦同样抗拒的地方刮醒这些睡梦中的政治人物。

我常说我国什么共识都有了,全写在宪法上。我也认知到落实宪政才是国家根本之道。但在听到章瑛及许多法律界人士对于治安,家暴,人身安全,公平分配,部分警察侵犯基本人权等无数案例的看法,宪法精神都没有被尊重。我听入耳多么讽刺。如果政治人物不愿意听我们要什么,我们已经必须学会自己维护自己的权力。

中间选民角色吃重

谈到中间选民角色扮演的吃重,令我想到一个留学台湾亲身经历的故事。我在某次台湾地方选举太无聊,吃饱饭后聆听一位民进党代表发表政见。
这家伙的闽南语真的说的出色,抓瞎对手也十分戏剧化;但此起彼落的笑声当中来到了问答环节。
很有趣的出现一位客家籍的老太太,她说:“你应该说的很精彩,你说什么我听不懂,但我从大家的感觉中你说的不错,我是客家人,一辈子只会听客家话。你能说给我听吗?”
我本来以为这候选人会很难堪,因为他真的不懂以客家话发言。但他要求选举幕僚立即找几位懂得客家话的来翻译,并且保证他明天会再请专人来再做一次演讲。
其中,这人的人品我不知道,但我可以知道中间选民角色扮演的真的很吃重,如果他没有认真的处理,他立即面对对手说他不重视选民。
认真想,互动性的所有多元的价值已经必须被确认及尊重了!
我在想,很多政党懂得叫选民选党不选人。这是多么不负责任的做法,选民选党不选人等于你不能提供更优质的选择性,更说明是你在敷衍选民。
不左不右,不朝不野,只要你希望什么你就必须提出来,无法令你满意的人选,你选了就等于白选。
离选举还远,最后一分钟派谁上阵很不像样。

星期三, 1月 25, 2006

中间选民的价值

人的情绪除了可以是理性或感性,可以选择走知性的路。基于每个人在认知产生本位上的差异,我个人觉得每个人都拥有谩骂宣泄的权力,但谩骂是无助于事。有时候人还必须清楚的整理意识后,各自作出自己认为最恰当的判断。
对于不想加入任何政党却想有对于国家局势有贡献,这些人可以考虑采取比较不一样的思维。
自由媒体内大家意见上的交流刺激了我,我认为政治最终必须找到更大及更理想的平衡点。
我认同冷眼的理论,他提出的与我理论没有任何直接的关系;我尊敬他意见但我不需要偏护他就遵循他。我想还是在朝或野政治共识内外,找到另一些以外却同样促成国家迈向跨族群的力量。
他的建议如果通过鼓励更多人参与非种族特性的政党就可以积极的产生效应,也比较容易在政治上达成两线制的平衡。
这理想,但我也并未全然认同就不再思索。
有人坚持华社力量是利用马华凝聚力量,我也觉得目前仍是必须存在的其中一种声音,但马华的未来的形式必须改变。一直以来,马华无法在各个疆界达到获取更多主导位置去纠正许多政策上偏差,国家未来前途如果这些问题仍是出现。这都是马华无法透过结合外力,更有势力的对巫统陈述事实的力量。
巫统仍是集合马来人就可以控制政治,进而主导国家方向。但这不是理想的。我们不可能只有政府或首相必须聆听各族群的意见,这些单一种族性政党的领袖甚至是党员必须更直接的去了解其他族群的问题及建立互信的基础。这些直接透过单一政党取得力量当然是强势的,但国家发展的基石必须是不带任何种族偏见或执行上的不平等对待的。
我虽期待巫统可以代表马来人,不要太强调种族及利益,但事实上是艰难的,但必须认清外在的竞争对于我国族群的考验是不分肤色及人种的。拥有国内的强势不代表未来,这些单一政党可以继续凭借自己所有的力量孤军作战,在面对全球化是国民共同面对的力量突围的几率原比单一强势族群政党来的高。
我们要达致的国富民强根本不分疆界的,如果有任何偏差导致某个族群的步伐太慢或心理上因为偏差产生抗拒,这些只会损及国家前景或利益。
利用族群性政党达致族群交融的目标的成效并不十分理想,相对的弱势是无法主导强势的改变下会出现更大的分歧。
要达到跨族群的目标,朝野必须及时令更多人放弃在种族视野看问题。
在政治上,我极力寻求一种突破性的和谐,如果依据强弱对比的两极,我提出一套更务实减缓摩擦的第三种可能。
在这第三种可能下建立更富有国家视野的选民,也就是建立更多具有跨族群意识的交融,从而发展成“中间选民”的第三势力。
我们在今天再谈从族群利益出发点的论调已经太落伍了,我们必须不断的无分肤色人种的告诉你的朋友,你们未来该走什么共同目标的路。
大家在心态上先跨出去,跨族群在工作岗位上集体营建未来。
事实上,目前许多工作环境已经是如此,但大家就是太冷漠的不认为现在面对的社会问题是共同的问题,大家没有太多的意见交流及并肩作战的情感。
在政治上,我主张政党更开放对待党员的自主性及言论自由。成为党员的资格,必须对于政党是有建树性的。只有党员懂得令政党成为更具有治理及发展国家能力,才是称职的党员。
我们各个政党不需要如此庞大却名不副实的党员,反而政党的责任是令所有选民对于他们的能力获得更大的肯定,从而获得他们的选票。
党员也必须对于单独议题有自己主见的权力,从而提升为党的立场及共识,否则任何共识都是脆弱及没有认同感的。
现阶段,我首先的期待是呼吁各位不分什么疆界,极力推动及鼓励更多青年登记选民,太多年轻人“缺席”了!
只有选民达到人数上更具代表性的平衡,公民社会的意义才算真的存在,真正公民社会的觉醒的工作是进行式的。
在民主机制内必须存在更多游离的选民,所谓政党必须透过更大的建树及对于政策的宏观性来吸引这些游离的票源。
这样的模式是避免国家在政治力的制衡上,伤害了国家发展及国民情感。
建立所谓的公民社会后,如果政治作为只是面对的在野党或执政党的拉扯战,这是极不健康。即使未来达成在野党或执政党制衡的目标,也相对的令对手动员政治力做抗战,台湾政治的迷惑难道不值得我们再多深思吗?
事实上,理想的政治模式是经过选举不会造成太大的冲击力的。以台湾为例子,蓝绿的政治拉扯战已经阻碍了国家发展。政治不是只谈选举或得票率而是透过选举制度去证明谁才是最适合的国家管理者。
我极力的希望大家如果想得到政治的主导权来改变,不如思考如何塑造更理想的政治模式。
我们一般上的选民都会认定一党独大或独裁是不理想,很多人看到平衡政治却忘了计较轮替对于相互不妥协下的政治成本,更多人忘了所谓政治是治理国家,我们只需要把自己当成一种更富有灵活度的“中间选民”。

人应该住在树上?

如果进步真的改善人的观念,事实上一般人除了让自己好过些却开始走向更落伍的人类行为。

日本人发动世界大战就是实例;他们告诉人民下一代会过得更好如果你们肯付出生命去换取。结果他的理论是对的手段是残忍的,你我真的需要做的如此去认同道理一样的价值观吗?

谈人性,我穿透自我贯串私欲。

人到无求品自高

事实上,人的确就如您说的欲求;这点我认的。这些人如果因为私己的欲望过于庞大。说实在,应该被制止的。

我们不能放纵一头野兽在人类活动范围内做威胁人类的动作,所以人必须对环境有自我;懂衡量。不要因为错误而祢补错误再错下去!

反对人性导致毁灭是人类对自我行为必须克制的。

有趣的人类必须思索社会进化真的会产生政治进化议程?
在我眼里有个真相
人应该住在树上才懂得保护森林。
我必须哀悼的是人对于疏远的感觉已经迷失自我了!
大家爱的除了物资文明,事实上很多人活着与死去没两样,大家都在自掘坟墓。
如果不合理必须逆来顺受?别人说的错了盲目去否定一切。把自己当成信仰,自我就活的像神。

我们应该改变?还是继续当神人兽都做不好的卑微之物。

星期日, 1月 22, 2006

给2006年的新思考

(1)
看到拉伯上位两年,成绩和口号仍差距那么多,所谓的悲情不断的涌上对于改革失望的人群。大家都因为期待越大,失望越大。事实上为何会出现政绩和期待如此大的落差?因为大家已经开始了解过去的日子不好过,未来的前途变成比较悲观。
国家内部未来面对最大的挑战,主要的只有两项。一是种族主义的炙热,另一是宗教历史纠结无法被打开。
事实上,姑里说错的话;还敲不醒各位的脑袋吗?
他说政党不应该办大学,事实上政党办大学和高等教育成效有没冲突?事实上是没有。所有政党或企业如果能力可及,都应该鼓励去办学,因为这样国家教育体系可以多元化,课程内容直接配合建教合作依照时代需要来培训,所谓生产技术转移及产业升级的持续计划就能落实。
大家从中获得教训了吗?种族主义确实可以令人模糊了正确发展的路,也可以影响未来人民的前途。
如果政治人物无法抛开所谓的族群视野,看东西就仅能坐井观天。
仔细把国产车计划,马航,柏瓦佳钢铁厂等产生巨大债务有关,各个问题出现未能立即解决的关键理由是什么?我们害怕失去国家资源。
认真想如果掌握了国家资源,但每年国家都要面对庞大的损失。什么才是正确的未来路?
既然要国家要面对如此大的财物压力,为何不把可以扭转乾坤的权力交给恰当的人选,更何必拘谨于他们的身份,肤色,国际或人种呢?
每听到外国人入侵及占有国家财富的可能性,我们政府就害怕。从九七年引爆的金融危机里,我们只记得政府说外国有庞大的财团在虎视眈眈,却忘了是我们过度的发展引致资金短缺后,是我国过量举外债才摧毁了我们的货币政策。
当时,我们的政府提出的未来的挑战是什么?
他们说是面对全球化的竞争。
但面对全球化的竞争,为何政府说过历经多年的准备,国内的经济在仍有被国家政策保护下,仍是不堪一击?
这是国民自卑心态作祟还是大家习惯了内斗而忘记了攘外?
再看看,我们企业间永远执着于谁必须主导企业主权。
如何界定企业由该族群主导就必然产生经济效益?如果以达致该族群所得的目标,这族群的大多数人在经济领域已经突飞猛进呢?
企业主权交给不恰当的人选企业就会遭殃。过度的设限导致大家只对争夺主控权感兴趣,很多高层无暇管理公司及规划企业发展之下,该企业如何稳定?如何发展?
每阅读了许多非常专业的财经杂志仍出现这样的字眼。在马来或英文体系的国内报章,都强烈标榜是什么种族企业家在主导,什么种族企业家出现仿佛就告诉我们这是什么资金,是华资或什么土著企业家?真的需要如此区野,对经济发展有助益吗?
近年由于过度的政策性拟定导致过于频繁的企业合并及并购。这对于已经持续发展的公司并不带来任何助益。反倒瓦解公司的凝聚向心力,也失去更多可以拓展的商机去赚钱。
我们政府只需要年年只爱谈某些“经济”数据,仿佛是向人民交代,如果这些企业全盘由某族掌控,意味该族群的利益获得保障了。事实上,是吗?
只有更贴合事实,才能掌握时机,任何高层的随意变动意味更多原本拟定好的政策必须再更改。
当然在新经济政策下,大家都会执着在这些数据。达致或未达致目标难道是我国经济获取利益的最关键理由?
达致族群比例的目标并不意味该族群过得很好,依照经济能力的分野是很难从肤色人种去界定。
某些情况本来就不应该发生,经营管理企业,都应该知道自己最大的缺点或弱点,透过改进了才能稳得主脚。政治力涉入经济,不一定担保对于经济发展一定有利益或许只令部分人从中得利吧了!
在中国入世后,全球最廉价的生产基地已经产生,作为生产导向的企业无法适时的扭转,高附加价值的产业无法扎根,这些才是我们的成败关键。我们没可能再和国际市场斗物廉货美,只有透过强化人民的消费能力,令更多人多了选择物有所值的国产货的机会。更直接的获取盈利是建立国际经贸网络,减低通货膨胀可以依靠适当的进口,人民可以精明的消费就等于国家增加了经济实力。
国家在面对的资金短缺问题就是必须及时引进外资,外资的流失必须相对的制造更多吸引力。外资频密的流失,意味工作机会的短缺,更造成原本可以再我国制造或代工的产品无法进入该国。
哪怕利用自己最不擅长管理又蒙受财物亏损的国家资源去交换,做出适时的经济解套。
“物尽其用,人尽其才,货畅其流”是孙文当年给新中国的经济指标,回头看看我国经济出现的问题,物未尽其用,人未尽其才,货未畅其流,倘若自身的问题如果及时挽救,我国经济能力绝对超强。
大国或小邦不是经济能力的关键,新加坡可以,为何马来西亚不能够?
如果正视成败关键,我国的前景仍是乐观。
问题只是有没认真对于现有问题重新思考。
(2)
再谈经济必然需要回归新经济政策,陈立威先生在自由媒体有许多独到的见解及剥析,所以针对新经济政策的面,因为认知与我非常贴近,我不多谈。
我只从一些点做出切入及做出粗浅的分析。
对于国家近期的问题,不论是新经济政策或国家发展政策都有一现象,就是政党对于执着于族群经济比率的占有率,而忽略经营策略才是面对全球化的攻克之道。
从新经济政策跳脱到国家发展政策的阶段,出现一个侧重就是先谈发展后说分配。近年内并非国家发展政策的构思出现问题,而是在谈发展却未获得相对实效后大家已经执着于谈分配。
近年内比较有趣的出现的经济效应是骨牌效应,这骨牌效应都是施展在国家投资机构齐下的主要篮筹股身上。如果有密切关注股市的人都会发觉,今年来持有国家大部分资产者已经从吸引外资变成国家持续换取持有。依据实力的评估,国家投资机构把主力投资分化不少,从购买产业及入主金融的策略变成风险更高,回酬更大的股市游动。
相对的原本已经是糟透的国营企业马航,国产车等就在失去光环后,陆续被迫自行解决债务。
有经济人说股市(综合指数)如果要跌是没可能,如果这些主要的股项持有人是国家投资机构,试问还有跌的可能性吗?
但相对的国家投资机构在大量购置国内的股项后,外资缺乏利好因素更甚的为了退投机客,连消带打的把许多外围的投资资金也挡住了!何喜之有?
围堵货币被炒作,利用金钱去维系汇率并不是长久之道;只有足够的利润的可能性才可能换取外资眷顾。国内资金在过去的二十年从来不是关键,因为我们欠缺的是新的技术及经营模式,更可怕的现有政府应对全球化的策略及手法已经是过时及失效了!
反观韩国,泰国经济形态的转变,金融体系的健全,不是我们现有原地踏步的合并就可以拟比的。
国家投资机构在大量购置国内的股项现象的出现意味着国家投资机构的财物已经达到相当的极限,其它国内庞大的基金与他的脚步相当一致。
现在也可能令经济形式的转变,许多管理不妥当的国营企业仍必须重组及脱售产业做未来进退的筹码。
许多政治人物嘴巴虽然硬,但国营企业经营不善仍是事实;马航是否保的住最后的“底裤”,国产车是否将莲花出让,这必须考验政治人物对于未来国家经济发展的包袱是留还是脱?
否则,后续会在国家资本的不足下,经济动弹不得;更害怕的是其它的国营企业在国家经济金融流动不足而一一浮现。
再谈,政治人物喜欢的关注点放在族群经济比率的占有率的盲点。
为何目标的达致与否出现如此多的争议?
其中一个因素是我国容许代理公司(Nominee company)的存在,这些股票持有人不必显露其股票的拥有权,投资者可以透过的代表股票拥有者持股的银行,金融等机制,或善用亲友或友好来代为持股。这样的神秘面纱如果因为真正持有人不愿意出面,这些财富是永远难被其它人评估及估计的。
争议无法知道真相的分配问题,不如在下一个经济政策下继续只谈发展。
至今没有世上没有一个国家可以公平的分配国家财物,国家政府反倒需要避免所有可能造成经济发展的阻力被一一清除。
政府要做的事很简单。制造更多善用可以发展商机的机会,任用可以有效采取策略保持持续发展及有远见的管理者及修正不利于发展的条例。更重要的是避免谈分配,更多时间谈建设及拓展商机。

谁先解开媒体脖子的障碍?

看完独立在线在中国报遭殃后发表,同业岂能隔岸观火的社论,我阅读后除了长叹还是长叹。
独立在线新闻从业员熟知中文报章媒体的媒体被积压在条例上却要求中文报章媒体为自己出声,真的有些强人所难。
回顾华仁控股收购南洋报业,难道还不能看出收买者的企图及目的?再看看所谓正义在人间及另一间只有两年的报纸,他们背后的老板实在与政府脱离不了什么关系。
即使有所谓的正义者,试问他们又如何能跨过主掌他们生死的上层的“意见”,照顾他人的报纸?
所谓捆绑报章媒体的,除了每年必须更新的执照,其它的因素还很多。
刀子仿佛架在中文报章媒体的脖子,要这些媒体自行解套就如被捆绑着的双手后,别人不断的出声要他们们,自行解开绳索。最后问题回归是残酷的不可能。
事实上,未来要谈媒体自由,反倒是希望大家透过耳传,将我国认为评价不错的网络媒体推展出去,只有网民人数增加到一定程度,网络新闻可以及时传递给足够的人群,网络媒体是可以帮助新闻自由做出许多真相复原的。
媒体自由路的长或短,就靠这些觉醒的教育是否已经渗透到每个公民的心。
形成公民社会,提高公民意识靠的还是教育。
目前虽然许多新闻网站的内容素质相当优质,但仍欠缺提供管道去教育群众维护权益。
事实上很多人仍无法透过网络媒体教育了解我国的法律及认清自己权益。
既然谈如何解开媒体脖子的障碍?不妨思考透过公民反应声音的机制是否存在?
过去我们把报章传媒当第四权,但报章传媒第四权失去后,请问大家可以透过什么途径去声张公民权益?
事实上,大家必须更珍惜现有的途径,教育及鼓励更多朋友善于利用网络论坛谈论重要课题。
在争取解开媒体脖子的障碍时,必须正视的是立定什么为终极目标及规划好短期的进程和阶段性可以进行的。
没有透过教育相信关心媒体自由这问题的群众并不算多,至少必须认清公民社会仍未成型,冒冒然进行的签名运动,夭折后后患无穷。
如果有持续研究国内媒体的遭遇,所谓的应对措施必须是持久性的,所以当务之急可以思考除了WAMI以外是否扩大WAMI职能或成立另一个依公众利益为主的媒体观察团。
如果真的有意推行签名运动,可以首先发布收集民意调查。这工作必须透过更专业的组织来做。其次是针对媒体出现的问题,跨族群的广大邀请有兴趣的社团或组织来商议,透过集思广益后,再回到彼此组织内做互动及教育工作,最终才收集签名。
透过观察签名反应,政治人物是必然会选择回应。如果执政党不重视,轮到选举年这就是最佳的解决的时机。
要解开媒体脖子的障碍,透过许多社团或组织推举及取得共识的成果是没人可以轻视的,问题仅是大家对于要达致什么目标,需要维护如何的媒体自由尺度,未来这些看法的出入,反而容易自乱脚步。

我们一家不是人

故事(1)
回到家和爸爸赌气,爸爸的脑袋那么聪明,我常常思考自己准不是他儿子。这是很符合逻辑的想法,我懂得什么是优生学。当然我懂是因为有人喜欢强调优生学,但最后人民素质都还是不怎样好,或许太多人爱谈人权了,强调优生学就好像不人道,我们没有选择“生则优”的必然性。况且如果依照这样的情况,像我这样愚蠢的人可以存活多久?
发现自己扯的太远,我言归正传说说为什么和爸爸赌气。
今天,我爸爸叫我帮他买苹果,他叫我不要到阿明那档卖,阿明做生意没有什么道德,上次我帮他买回来的苹果全部都是烂的。因为上次爸爸有吩咐要阿明挑,所以爸爸敢说阿明不老实。
同样的这一次,我又被爸爸骂了!我被骂的理由是我又叫阿笨帮我挑选苹果,结果还是一半是烂的。
我左思右想,我都没有做错,为何爸爸要骂我?
我爸爸如果是聪明人,他应该知道不可以叫一位不懂选苹果的人去选苹果,他更不能自以为自已聪明别人一定想他一样聪明。他常常喜欢英文就要我用英文学数理,偏偏我像“小孩不笨”的主角的爸爸就是华语强。我暗自流泪的发誓,我不要相信世界有聪明人了!反正聪明人也不怎么样,只是多了个动作就是有口话别人,没口说自己。
我很喜欢我叔叔,他听说是搞传销的。他很厉害,左边一支粗粗鲁鲁的“你老爸”队伍,右边一支“都是为你好”的妈妈队。他的人长得帅,修长身体一副书生眼镜,很像马英九。我不见他去跑步,但常常看到他去运动场。说真的,他去运动场不是去运动而是让人家有机会运动。
你问我为什么?我就不太敢回答你。
因为是我爷爷喜欢把真正运动场围起来,他说这样才可以保护运动场草皮。他老是说我叔叔是反骨,在家里说不民主就这样被爷爷禁止回家了!我有点想念他。
说道叔叔,我还有位叔叔,他听话长得肥肥白白,不像像马英九的叔叔人瘦瘦,因为他也搞圈内的直销很成功,天天好吃好住。
说了叔叔,说爷爷。
我爷爷是伟人,我不是为何大家都这样说。
有人说,我爷爷很懂得起高楼,不然他准是办大型计划。我爸爸最近不知道为什么,老是把我爷爷的事业拿来变卖,听说连我爷爷的底裤都可以拿来当。说真的,我爷爷不可能活得太久了何必计较还有没有人知道他已经没有了底裤。
我爷爷是最特别的,他说家丑不可外扬。偏偏自己很喜欢和阿姨闹情绪,结果邻居都知道不敢来我家。结果我爸爸把家里的忠心的仆人给炒了,说什么都是他们说的。不过忠心的仆人都开开心心的回家了,可见的我爸爸的伎俩多高明。
说那么多,突然又捧起爸爸的大腿了!刚刚我爸爸才骂我笨。说实在是外面的世界太狡诈,我这样的善良的人就是搞不清楚什么是烂苹果?
我知道阿明是奸诈的,买苹果不能选他。但阿笨也不是做生意的,卖的苹果也坏了一半。阿笨看到我,还是笑嘻嘻的,下次我还是会找他买苹果。但,这一次我来选。
故事(2)手机与小孩的故事
其实政治人物最怕我们小孩,更怕我们小孩不乖。
政治人物是不怕大人只怕小孩耍赖,本来管制小孩到学校不能用手机,但孩子喜欢比较手机谁的比较“炫”,所以带手机看心情;小孩是可以不听大人话,懂得偷偷的带手机,大人是需要更听话的,所以合理的政策变成开明,虽然有些不合理。
老师过去可以没收手机,家长大人们最后都必须亲自去领取却无法抗议,天天工作没时间,还要为老师没收的事件烦。
警察叔叔比较威水懂得抗议多一份工作,需要每天跟随有钱子弟的后面多做工,一怕他被攫夺,二怕他被绑架。
警察叔叔都忘了如果抗议是显现自己的无能,因为最近警察绝对是superstar绝对万事能,报纸里面新闻都登的大大。现在的世界,大人赚钱孩子花。
大喊:“没有人手机,更容易被绑架。”
小红卫兵必须自保,只有孩子王最赚钱。

李约瑟的疑问

(李约瑟的疑问读后感)
世间没有一个是完全都是智者的国家,哪怕那个国家只有两个人。两个人的世界不可能发展智慧,其中更可能只会比较会符合达尔文物竞天泽,适者生存的原则的几率比较多。看过鲁冰孙漂流记的星期五最后的结局会和“主人”回家吗?
试问如此的“家”的定义是什么?所谓主仆又是什么伦理?
我想最终人类智慧的答案是不是没有排他性?这是人类学者研究也找不到的迷。李约瑟的疑问是个迷。不给答案,是不是答案就是答案?更或者答案不是答案?
道可道,非常道。是智慧毁灭了智慧,这定律很多人不肯承认是存在的。我说了我的意见,你有你的看法;当你不认同我的意见,或许你我的意见都没有错。但人的参透是不同的,否定就是智慧毁灭了智慧。
但依照我的逻辑如果是对,那肯定就不会智慧毁灭了智慧吗?
我想情况更恐怖,当别人的认知成为你的认知,你无法自拔,你更无法肯定了自我。你认为我说的对,结果你同意我的认知却无法充分理解我的认知事,智慧仍是毁灭了智慧的。我无法令你启智,你的智慧就如此消失。
教育的本质不是去全然接受对或错,而是建立比他人更坚定的认知信念。有人说真理只有一个,例如我们否定了地球是圆的后,开始从知识得知地球可能是圆的,但我们非常想肯定地球是圆的时,地球是不断的变换体,你又如何阐述真相呢?
(再思考)
我首先提出知识可能出现排他性。所谓排他,就是有些主观的东西存在,就必然有些东西会因为你的认定而不应该存在。但这些价值不应该存在后,请问是否已经被摧毁?
我透过认识哲学,也非常喜欢哲学形成的概念,就是“爱智”。
我所说的智慧摧毁智慧的假设性,不是互相的摧毁而是取舍后的摧毁。
再简单说就是,是非之心对于认知的事物的摧毁。如果你认定同情心是善,但它可能是伪善。你认定已经登峰造极,但你本来应该存在的世界如果是形成怀若虚谷才是最好。
这就是我所谓“爱智”后的感慨。
有人喜欢具体,但可能抽象的理解才是真实的。我会如此说,是依据人的智商在一定时日有的就是极限,抉择可能只有优胜劣败。就如我为何假设只有两个人的世界,无法建智。他们如果都怀有相当的智慧,认知上的差异真的不存在吗?如果他们都像白纸,他们即使相互学习到一定程度,面对的认知都会出现优胜劣败。从而销毁对方,去操控对方意识。
世间没有一个是完全都是智者,如果真是智者就会懂得怀疑自己的智慧会有顶限。
“是否有人天生就是很害羞?最聪明的人是明白自己无知的人。真正的智慧来自人的内心。明辨是非者必能进退合宜。”摘自苏菲的世界,苏格拉底章节。
当然,也预料到你会反问我難道整天和家人吵吵鬧鬧才算幸福?
因为我划一个圈圈,你就走入这个圈圈。你认定圈圈内的世界是世界,但圈圈外的世界或许才是你的世界。
提问:(人与人溝通時會的确出現問題(我指意见上),难道和家人没有问题更令你觉得幸福吗?你仍想成为襁褓里的婴孩啊?)
当然在你的认知上,你不觉得有问题。但太多父母太希望孩子成为他价值观塑造出的理想孩子。你不觉得有问题,或许因为你认知到争执是痛苦的,你害怕如此的痛苦。更或许你也不知道你应该成为如何的自己,结果你很痛苦,更害怕去思考。不过我所说的你如果人格智慧成型了,相对的也有更大的另一个人格智慧被摧毁了。
我所说的智慧摧毁智慧就是这无形的概念,人格发展是一个非常复杂的东西。
智慧的摧毁是塑造性建构性,当然你不可能变白痴,更希望你不要听到摧毁就直接联想具体的,摧毁可以是无形的。
摧毁可能是无形的,或许你的心眼不够亮,更不相信自己是错误的。
比较具体的举慧摧毁智慧的例子说,
独尊儒术也是个实例。
还有个是有人在你身上拿了一笔钱,当他把这些钱转化成东西,结果你却相信他是伟大的,去崇拜他。
这些钱是你努力得到的,你忘记了!
当这些人从你身上不断拿出更多钱,建立更宏伟的感叹。你已经把他当神般拜。
认真想,你的什么被摧毁了?你的梦,你的信任,你的期待,你以为他是伟大但这些可能是你制造出的假相。
这些东西如果你认为不是,难道这些全不是他们借助你的智慧塑造的假相?
但你可能会怪责我,以为是我说穿了才令你失去一切而痛骂我。
但你们却忘了你们喜欢集体做一个梦,但这些人已经可能不值得期待。
许多人许多时候的智慧都如此被糟蹋,难道这些又不是对爱智者的侮辱吗?过去我爱谈政治,现在我回溯希望大家把“爱智”的心多一些。
否则谈什么政治角度乱策略,投选谁,都是枉然的。

知识可能出现排他性

阅读李约瑟的疑问获些心得
http://thefreemedia.com/my/index.php/weblog/12311
世间没有一个是完全都是智者的国家,哪怕那个国家只有两个人。两个人的世界不可能发展智慧,其中更可能只会比较会符合达尔文物竞天泽,适者生存的原则的几率比较多。看过鲁冰孙漂流记的星期五最后的结局会和“主人”回家吗?
试问如此的“家”的定义是什么?所谓主仆又是什么伦理?
我想最终人类需要寻找智慧的答案是不是没有排他性?
这是人类学者研究也找不到的迷。李约瑟的疑问是个迷,不给答案,是不是答案就是答案?更或者答案不是答案?
道可道,非常道。是智慧毁灭了智慧,这定律很多人不肯承认是存在的。我说了我的意见,你有你的看法;当你不认同我的意见,或许你我的意见都没有错。但人的参透是不同的,否定就是智慧毁灭了智慧。
但依照我的逻辑如果是对,那肯定就不会智慧毁灭了智慧吗?
我想情况更恐怖,当别人的认知成为你的认知,你无法自拔,你更无法肯定了自我。你认为我说的对,结果你同意我的认知却无法充分理解我的认知事,智慧仍是毁灭了智慧的。我无法令你启智,你的智慧就如此消失。
教育的本质不是去全然接受对或错,而是建立比他人更坚定的认知信念。有人说真理只有一个,例如我们否定了地球是圆的后,开始从知识得知地球可能是圆的,但我们非常想肯定地球是圆的时,地球是不断的变换体,你又如何阐述真相呢?


回应部分(摘入)
我首先提出知识可能出现排他性。所谓排他,就是有些主观的东西存在,就必然有些东西会因为你的认定而不应该存在。但这些价值不应该存在后,请问是否已经被摧毁?
我透过认识哲学,也非常喜欢哲学形成的概念,就是“爱智”。
我所说的智慧摧毁智慧的假设性,不是互相的摧毁而是取舍后的摧毁。
再简单说就是,是非之心对于认知的事物的摧毁。如果你认定同情心是善,但它可能是伪善。你认定已经登峰造极,但你本来应该存在的世界如果是形成怀若虚谷才是最好。
这就是我所谓“爱智”后的感慨。
有人喜欢具体,但可能抽象的理解才是真实的。我会如此说,是依据人的智商在一定时日有的就是极限,抉择可能只有优胜劣败。就如我为何假设只有两个人的世界,无法建智。他们如果都怀有相当的智慧,认知上的差异真的不存在吗?如果他们都像白纸,他们即使相互学习到一定程度,面对的认知都会出现优胜劣败。从而销毁对方,去操控对方意识。
世间没有一个是完全都是智者,如果真是智者就会懂得怀疑自己的智慧会有顶限。
“是否有人天生就是很害羞?最聪明的人是明白自己无知的人。真正的智慧来自人的内心。明辨是非者必能进退合宜。”摘自苏菲的世界,苏格拉底章节。
当然,也预料到你会反问我難道整天和家人吵吵鬧鬧才算幸福?
因为我划一个圈圈,你就走入这个圈圈。你认定圈圈内的世界是世界,但圈圈外的世界或许才是你的世界。
当我提出:(人与人溝通時會的确出現問題(我指意见上),难道和家人没有问题更令你觉得幸福吗?你仍想成为襁褓里的婴孩啊?)
当然在你的认知上,你不觉得有问题。但太多父母太希望孩子成为他价值观塑造出的理想孩子。
你不觉得有问题,或许因为你认知到争执是痛苦的,你害怕如此的痛苦。更或许你也不知道你应该成为如何的自己,结果你很痛苦,更害怕去思考。不过我所说的你如果人格智慧成型了,相对的也有更大的另一个人格智慧被摧毁了。
我所说的智慧摧毁智慧就是这无形的概念,人格发展是一个非常复杂的东西。
智慧的摧毁是塑造性建构性,当然你不可能变白痴,更希望你不要听到摧毁就直接联想具体的,摧毁可以是无形的。
摧毁可能是无形的,或许你的心眼不够亮,更不相信自己是错误的。
比较具体的举慧摧毁智慧的例子说,
独尊儒术也是个实例。
还有个是有人在你身上拿了一笔钱,当他把这些钱转化成东西,结果你却相信他是伟大的,去崇拜他。
这些钱是你努力得到的,你忘记了!
当这些人从你身上不断拿出更多钱,建立更宏伟的感叹。你已经把他当神般拜。
认真想,你的什么被摧毁了?你的梦,你的信任,你的期待,你以为他是伟大但这些可能是你制造出的假相。
这些东西如果你认为不是,难道这些全不是他们借助你的智慧塑造的假相?
但你可能会怪责我,以为是我说穿了才令你失去一切而痛骂我。
但你们却忘了你们喜欢集体做一个梦,但这些人已经可能不值得期待。
许多人许多时候的智慧都如此被糟蹋,难道这些又不是对爱智者的侮辱吗?过去我爱谈政治,现在我回溯希望大家把“爱智”的心多一些。
否则谈什么政治角度乱策略,投选谁,都是枉然的。

放弃种族主义

首先送大家一句话:“对就是对,错就是错,不要把对当错,更不要把错当对。”
当代出现了太多如此是非混淆的假相。
现在的群众很冷漠,对于维护自己的权益的情况,可以说已经变成战抖。
一个关键的理由是心理确实害怕。过去有人说:“失去自由,宁愿死!”,现在没有了。
大多数人感觉被某些东西掐住喉头,可以理解。但时局出现是非不分的窘境,还有人不会尴尬的说:“没事很好。”
因为,大家面对不合理的法令,不是平等的待遇,更多是个人喜爱厌恶的偏差。
当然大家已经习惯在自足常乐,最后陷入苦中作乐也乐此不疲。
很多人会驳斥我,日子过得好好的,只是一切是我多想了!
对,就是我多想了才看到问题。就是很多人仍不愿意面对自己,用自己的脑筋去思考,反倒只懂得质疑别人。
大家其实可以抠心门问自己,未来还有多少的前路,退路是不是仍有?
从法律上确定黑人与白人平等的受教育权,但法律上的平等是不是等于事实上的平等?
从1954年的布朗判决案,性别、种族或都阶级这样偶然的因素不会影响入学机会。但是黑人教育事实提醒我们,同样的学校对白人、黑人教育的结果是有显著差别的。
为何?
家庭经济状况、社会阶级等影响着教育结果与质量。
这道理,我国政治家懂,《马来人的困境》写出了个个理由。但要求施于一方的好,不能造就另一方的差是准绳。
只有要求增加该民族的文化知识,提高本民族的自豪感与自信心,在经济、政治等方面取得改善,实现平等。他们认为,只有这样才能最终实现教育平等。
但是行政上有偏差,若声称代表者视若无睹,这是更可怕的。他们主掌了代表权,把其它的声音都掩盖了!
事实上许多现象和种族主义,异曲同工且跨国界。从阶级、肤色、区域、人种、利益团体等区分,再透过有意者利用模糊焦点,主导舆论,制造课题,善用分化手段,最后真理都被豺狼的伪装所蒙骗了。
政治结盟上标榜的多元种族国家理念如果没有在施政上的落实,就等于族群分治的现象存在是事实也无法消除。制造非常两极的对待,是国家发展最大的隐忧。
种族歧视的出现来源于殖民地教育。必须依靠《世界人权宣言》,迅速消灭殖民地乃至旧殖民地的由种族歧视带来的受教育的权利和机会的不平等。
国家独立最大的意义是就是消除这些偏差,才能谈共治。否则族群内的阶层摩擦存在,更可怕的会日益强化。
未来要更鲜明的出路就是放弃种族主义,由肤色去区野等于衍生错误的比较。可行的方法只有一个就是强调跨族群视野的政党必须整合。

星期一, 1月 09, 2006

揣摩圣意

揣摩圣意


看到后宫钩心斗角,就令人心寒的是被上级责难别乱揣摩心意,这些人的阴险莫不过希望自己的避忌或野心可以藏得不为人知。但世人何其多爱当“杨修”,当然下场惨不忍睹。

只是现代人的平步青云,何不爱以“舔”鞋子为荣。要得欢心当然爱揣摩!

懂得揣摩的下属都是聪明的,反被聪明误的机会当然大。

但现在的人当领袖不做事,爱奉承的人就赠言说该人“无为而治”。有人爱看书,就立刻扣帽子的给他句“饱读诗书”。如果那个人机心重,心里一定以为反讽他“饱读诗书,无所作为”。

但现今的人被人骂还沾沾自喜的多!说他胸无点墨也不为过。但这些市井之徒当了领袖就不得了!如果他们老来学习,认为前半生浪费了!真的以为勤能补挫,送帽子快的能可知道,儒学在于仁政,言行一致才是德行。

古字悳字既是德字,心必须直。鼓吹学习那么久被人冠上“老师”之辈。

说到做不到就是骗字。还不上马,否则欠扁!

星期六, 1月 07, 2006

放弃种族主义

首先送大家一句话:“对就是对,错就是错,不要把对当错,更不要把错当对。”
当代出现了太多如此是非混淆的假相。
现在的群众很冷漠,对于维护自己的权益的情况,可以说已经变成战抖。
一个关键的理由是心理确实害怕。过去有人说:“失去自由,宁愿死!”,现在没有了。
大多数人感觉被某些东西掐住喉头,可以理解。但时局出现是非不分的窘境,还有人不会尴尬的说:“没事很好。”
因为,大家面对不合理的法令,不是平等的待遇,更多是个人喜爱厌恶的偏差。
当然大家已经习惯在自足常乐,最后陷入苦中作乐也乐此不疲。
很多人会驳斥我,日子过得好好的,只是一切是我多想了!
对,就是我多想了才看到问题。就是很多人仍不愿意面对自己,用自己的脑筋去思考,反倒只懂得质疑别人。
大家其实可以抠心门问自己,未来还有多少的前路,退路是不是仍有?
从法律上确定黑人与白人平等的受教育权,但法律上的平等是不是等于事实上的平等?
从1954年的布朗判决案,性别、种族或都阶级这样偶然的因素不会影响入学机会。但是黑人教育事实提醒我们,同样的学校对白人、黑人教育的结果是有显著差别的。
为何?
家庭经济状况、社会阶级等影响着教育结果与质量。
这道理,我国政治家懂,《马来人的困境》写出了个个理由。但要求施于一方的好,不能造就另一方的差是准绳。
只有要求增加该民族的文化知识,提高本民族的自豪感与自信心,在经济、政治等方面取得改善,实现平等。他们认为,只有这样才能最终实现教育平等。
但是行政上有偏差,若声称代表者视若无睹,这是更可怕的。他们主掌了代表权,把其它的声音都掩盖了!
事实上许多现象和种族主义,异曲同工且跨国界。从阶级、肤色、区域、人种、利益团体等区分,再透过有意者利用模糊焦点,主导舆论,制造课题,善用分化手段,最后真理都被豺狼的伪装所蒙骗了。
政治结盟上标榜的多元种族国家理念如果没有在施政上的落实,就等于族群分治的现象存在是事实也无法消除。制造非常两极的对待,是国家发展最大的隐忧。
种族歧视的出现来源于殖民地教育。必须依靠《世界人权宣言》,迅速消灭殖民地乃至旧殖民地的由种族歧视带来的受教育的权利和机会的不平等。
国家独立最大的意义是就是消除这些偏差,才能谈共治。否则族群内的阶层摩擦存在,更可怕的会日益强化。
未来要更鲜明的出路就是放弃种族主义,由肤色去区野等于衍生错误的比较。可行的方法只有一个就是强调跨族群视野的政党必须整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