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有些政治人物觉得需要你帮助时,他会说:“君子有成仁之美。”;当他需要你牺牲时,他更懂得说你必须学习杀身成仁。基于义,你似乎必须如此做。
要求人成全的借口都是合理的,如果说你忽略某些人的感受就是没仁义,你会百口莫辩。如果你没有基于认同扶持弱者,尊重多数人的意见,这些人会质疑你连些许仁义都不懂吗?
当你真的忍让做下去时,你或许变成傻瓜,也许很多人忘了“襄公之仁”这故事。
大家已经未及时纠正自己吃了的暗亏,当然这些人会如此想是知道少数人是影响不了大局的。
提出需要帮助时你成全是行仁义这个理论的人,更可以再借用仁义断章取义。虽说儒家学说的理论是推己及人,他们似乎不用太顾忌,反正大家应该知道讲仁义很好用。
税收是钱越多的人需要缴越多,这道理似乎合理;所以他说为了尽各个族群义务,必须培育同样比例的富翁。如果人人必须有工作,所以特定领域甚至是每间工厂必须安排特定的族群。否则,这些情况很不“人道”,更怕情况恶化,会产生敏感。
谈到,“敏感”这两字,根据我从环境得知的经验,“敏感”这两字很好用。
对于事情的敏感就是要别人退让。
敏感这字眼基于需要有时候好像最高的人权般,只有不断要求别人不可以,敏感才有价值。
要产生敏感,让人知道敏感的问题在认知上退无可退。如果敏感的问题有退路,就不构成敏感。更可以说只有别人退让,才显得敏感的程度是必须。
或许敏感及敏感程度都是没有认知上可商确的程度。有人基于生理或健康,有人基于世俗,更有人提出宗教理由。
这些常常构成必须的理由,也许你懂得质疑。
但,关键在你敢不成全吗?无奈的情况下,你是必须成全他的仁义标准。
更害怕,有人还真喜欢提出预防性的假设。
避免人喝酒,酒不能卖了!避免某些人不可以食用或错用某些肉类,这些肉类就不能明目张胆的卖。
我固然不懂,难道食用的物件摆的越显眼,大家不是更不能“犯错”吗?
便利店不能买酒,是害怕违例者经不起诱惑还是不觉得有意者仍可能“偷偷来”吗?
是区分太多才有太多的是非之心,严刑峻法如果严苛实行会惹民怨,不有效执法,大家就对法律视之无物。
还有行仁义的怪例子,政治人物喜欢扶贫扶弱,更喜欢谈均富。
贫弱一般上如何区野?以族群,依区域。
虽然大家明白不是说某族群穷,整个族群就必然穷的道理。但实行起来,他们会说怕厚此薄彼。那怕有些人的眼睛是望穿秋水,饥饿很迫切。
某些人需要结果变成大部分人需要。不是大部分人就必须再等。
行仁义行的这样,悲矣。
大家还真习惯吃药扶拐杖过日子,所以大家习惯大选时等糖果,没有糖果就希望他们别赏恶果。
有时庆幸起来,没有坏消息已经是很好消息了!
所以,仁义成为必须退让的答案,敏感是退让的理由,弱者永远是比较下的需要被成全。
你不服输,你就成为别人口中的强者。别高兴!你相对也有义务去成全仁义。
仁义之雄成了笑柄:襄公之仁
http://www.wenyi.com/history/read.asp?id=3367
摘:(略论郭店楚简的“仁义”思想)
儒道两家的主要分歧,是对于仁义的价值评价和价值取向的差异,楚简《老子》的出土改变了传统的认知,而在某些方面儒道取得了共识。楚简儒家文本12篇,按形制分为五组,除两组不出仁义二字外,对其他三组9篇(《缁衣》)、《五行》、《成闻》、《尊德义》、《有性》、《六德》、《唐虞》、《忠信》、《天命上、下》都作了仔细梳理和论述。其所讲之“仁义”,是指君臣、父子、夫妇的形于内的伦理道德意识与形于外的伦理道德行为;是指仪礼形式中表示敬意的仪式与威俨的形式;是指族类情感与合宜理性,亲情之爱与有节度的裁制;是指内在“主人”的价值取向与外在“主我”的价值取向;是指理想人格与价值标准。
全文:http://www.confucius2000.com/qhjb/llgdcjdrysx.htm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