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与知识都是学习后获得。但知识的发展是人类集体的累计。而智慧却倾向个人对于知识的再造力。如果人竟满足于发展知识可以是片面。
例如荀子主张性恶,孟子主张性善。
在学习的定位上给了儒家两条截然不同的路。两个派别都可能没有错。
因为他们没有意识到人可能兼具两种特质。
善恶是人都要学习的理由。
但为何孟子篇的道理和劝学篇都是符合人性的,子主张性恶才更必须学习是对却不在文中多提出人若是善良也一样必须学习。
为何亚圣与荀子都坚持己见?
他们提出的东西都是延续知识,都是从知识获得的但为何都相互走向两极?
走向自己的择善而从却忘了自身的不足,取一片面而失去另一大片。
从中我看到知识仍是危险的。知识的获取可以是片面。虽然都是学习而获得但人有智商的高下,人有未知领域内的盲目。承认无知并不是罪过而是开始从不足中再次补充。
如果宇宙是无限,人是有限。承认无知而是开始从不足中再次补充,你想取得什么就变成有意义了如果后续的人发展的知识可以更开阔的寻找无限的可能而非延续一种被认定的可能。
以上的例子并不是什么大道理但教育的本质就是在这些关卡上被片面化主观化及设限。
为何分辨知识和智慧很重要?
发展知识就像打造一把刀。如何使用它是没有教导的。
发展智慧是学习如何使用这刀子。如何在集体上不被刀子去做不是原本研发刀子的目的。
教育是什么?
谈教育不应该只是教导人如何学习。而是把人教育在自我发展却不伤及社会成本里。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