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五, 8月 25, 2006

制衡的目的是纠正

“打入国阵,纠正国阵。”结果雷声大,雨点小。基于此论调仍不是错误的,而是无法有效的扩大效应,谈到政治力的制衡,必须先别看轻自己的影响力。
只要你对于所属范围出现偏差,管理行政上有不合理,只要你对于自己的社区出现问题的是由于公权力有滥权的嫌疑,这一切问题必须先正本清源,必须集思广益,更必须施展以理据争自己应有的权益;这些都是制衡。
制衡可以多方面的出发,从公民社会的醒觉,从朝野政党内部对于政策性的观点,从公民对于司法公信的建立,从组织推动等。
我们华社永远只懂得期待,就像等榴连落地这样的守株待兔,自己必须尽的权利和义务交予少数人,更甚的不害怕被这些少数人利用。对于事情的进展漠不关心,应该在什么情况施展什么影响力,这样的默然和忽视怎会有效的达致目标?
自己的权利必须自己争取,个人的力量无法有代表性就扩大成组织,如果身在某些政党就认为自己必须成为应声虫,结果沦为被阉割的附庸,谈不上自己为什么要加入该组织具有清楚的意识,被人讥笑为糊涂也不为过。
别怕被冠上分裂的大帽子,没有拥有包容力的领袖才是导致分裂的元凶,没有聆听及广纳各种声音的组织会分裂是由于无法有效解决分歧,这样组织出现这样的状况就是必须改变。
制衡无所不在,只要有不合理及被忽略的观点必须更大胆的纠正!
别忘了,制衡的目的是纠正,不愿被纠正就应该下台。

再谈,有人说可以无党制与非党制。
依据现有无党制与非党制的做法现有几项,说实在效果不是很理想。
(1)无党籍竞选者
(2)投废票行动
(3)政治不结盟
(4)选民坚决不参加政党

也许,如果依据目前的局势,所谓无党制与非党制的作法已经变成疲弱,面对现有政党如果面对巫统党员占据巫裔选民的约略三分一强势,也相等于总选民的约略六分一人数,再加上非党员势力(公务员及军警),要展示无党制与非党制的的理念为时已晚。
我们无法面对强势而有效弱化强势,这是一顶分化的大帽子,任何人有这意图,下场非常难堪。

再思考,如果要分解其他外围的政党,依照现有这些人加入的目的,您说可能容易做的到吗?

如果依据政治不结盟和选民坚决不参加政党及无党籍竞选者扩大,试问需要多大的动员力,这些竞选者的竞选物资及财力从何而来?

在过去参与及协助过台湾一些选举的经验,知道其中的苦楚,即使有理想,政治力需要的仍是非常现实的体认。
(1)人民需要政党吗?
(2)政党政治的制衡点是扩大两个政党或更多,如何避免其他政党的势力被打压?
(3)如何成立以选民需求为导向的政策性选举机制?
(4)如何更有效的扩大个别选举区域的代表性,例如人口密集区的一人一票合理吗?直辖区为何只有孤单的国会选举权利,试问如此公平吗?
(5)竞选者的竞选时间如果仍局限在7日,试想对于只有个人代表性的无党制与非党制竞选者,有多么的不利。

我们面对的政治人物的变脸,也就是政治势力的消长带来的危机和弊端,这些是对于选民立即产生影响的政治力。
他们的立场和政治人物的呐喊,种族主义,宗教极端的抬头是无止境的,mksow开始写挺拉伯是没写出核心,这篇“有面目的真面目”还不能立即敲醒各位的脑袋,非常可惜。
也许,大家不反对制衡,但如果在当权者政治势力弱化,有意者乘虚而入,等到大家看到即时的问题,时机已经过了!
看政治,大家还是打紧十二分精神吧!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