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三, 3月 08, 2006

禅--心的效能训练

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

心简单说是意念,人可以对自我表现有修心,修身及修行的区别但最重要的还是心要正,在行为上执中,不偏不移。
中华文化四书给予我们最宝贵的一课是令人有宏观豁达,择善固执。
所谓固执不是固执己见而是走出自己要走想走该走的路。
首先还必须知道你自己所要做到的是什么?
如果人无法了解自己想要什么,接下来就如浮萍,左右由人。
再深思自己和自己所要达成的完美的人是什么样的印象?
先舍再谈得。

修行必须放下物欲之心,
修行必须放下傲慢之心,
修行必须放下攀缘之心,
修行必须放下得失之心,
修行必须放下怀疑之心,
修行必须洗涤懈怠之心,
修行必须修持平等之心,
修行必须拥有慈悲之心,
修行必须给人希望之心,
修行必须时常将心比心,
修行必须时常观看自心,
修行须以众生之心为心,
修行欲众生随顺调自心。

修身之道:正心、诚意、致知、格物

修身,却不从身子入手,而从正心入手,因为古人认为“心之官则思”,认为心是统驭人行为的中枢,是身子的主宰。要正心,却不先忙着正心,而首先努力去从意上用功,因为古人认为意主宰心,只有当心的主宰--意诚笃了,才会使一切由意所发出的想法没有半点虚饰伪装。要诚意,却不先从意上用功,而先想一个办法,使得自己的知识丰富起来。要富足自己的知识,需要用什么办法呢?作者于是顺势拈出了“格物”一词。即仔细地研究天下形形色色的万事万物,推究它们的终极真理。这便是作者所论述的大学八条目。八条目一条紧扣一条,相邻二条目在逻辑上一个是因,一个是果,一个是前提,一个是终局。它们是作者所理想的求学先后次序。八条目论述严密,环环相扣,令人叹为观止。

“修其身”指“明明德于一己之身”。一己既明其明德,则亲爱、贱恶、畏敬、哀矜、敖惰五者,即无所得而偏,无偏,则身岂有不修之理?身既修,则身无有愤怒、恐惧、好乐、忧患。身无有愤怒、恐惧、好乐、忧患,其心自无动摇。心所以无动摇,是因为他在面对事事物物的时候,其是非善恶都能了然于心。

“诚其意”指对善恶是非,皆“勿自欺也”。但关键还在于他能不能获致是非善恶的标准知识。掌握到圣人所定的善恶是非标准,就能清楚地明辨是非善恶,善恶是非清楚第明辨了,心就不会随之动摇。

有人的修行的法门在于对佛学的参透,有人希望达到灵肉分离的考验例如苦行僧。抛弃了一切物质财富,在探索灵魂解脱的终极道路上。这不是我希望大家学习的方向,毕竟五千多年后没人成功度了自己,回头可以帮助别人。

但在人本上人还是必须在某个定点令人重新找到净化作用的方法。我把禅这文化挂上,不是要求各位做心的效能训练这动作,否则最直接的方法是出家,这不是所有人都需要,否则人类文明会停留在某一刻。

在家人反倒可以考虑简单的生活修行。
如了解儒家文化的中心思想,為人父母之修行等。
附:
為人父母之修行
http://kendo1231.blogspot.com/2006/02/blog-post_114049786900692269.html
慧海佛光
http://www.hhfg.org/
修行 问 答 录
http://www.esoulclinic.com/xiuxing.htm
谈学佛与修行
http://web.singnet.com.sg/~trbudpub/114c.htm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