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五, 12月 23, 2005

两极论得失

常听说:“空桶越大声”,但桶装满了再多的东西就会溢出。如果装入水没有空间的自满,日子久了就必然变成死水。
死水对于很多人是没有意思的,很多人的是非之心就像仁义是有尺度的。认知文明只一味吸取光鲜的一面,忽略了文明背后的实质架构,也不爱回首看看混杂没次序的原貌。
人的知或无知很有趣,懂得事情越来越多,常常会习以为然。事情真相或事情的差异没有仔细分辨,就会说我懂或我知道。有人比喻无知的人乱发言是“空桶越大声”,但懂得事情来龙去脉却没有虚心的去了解和分辨其中的不同,也是同样制造无知的错误。
桶装满了再多的东西就会溢出,脑袋如果没有善用来思考一样走向极端。为掩饰自己错误的人,制造了无限的补救动作,不承认错误事情就只有错下去,错误的路走下去,没有回返是不可能有真正的补救的。
喜欢用我听回来的把东西方的文明笑话来论文明。
搬家对于西方人是愉悦的,西方人喜欢刺激爱好冒险,更把文明带走,西方人到哪里都会把文明如种树只带走树苗,大树会不会落地生根,他们应该是欠缺考虑的。在他们的文明价值中,称之为“实验”。
如果叫东方人搬家,大部分人都是痛苦的。犹如生离死别,搬家就需要等于遗弃生命,顾虑这,顾虑那。没有原版的模样,思乡是非常痛苦的经验。
东方人被过去的文化包袱压的做蜗牛了!所谓东方人比西方人重视所谓的“家”。
既然东西方会落差那么大?不是谈好要全球化吗?不是说好要无国界吗?
这是西方的一厢情愿,文化的差异令得失的价值是不同的。东方人对于这些价值很多时候只是冷眼旁观。
古老的一个地方叫做中国,中国人是一支非常有学问的民族。
(谈到这,如果习惯看我的论调的人别又猜我为什么捧起中国文化的大脚,更过分的以片盖全的赞美中国人来抬高自己。说笑)
我要说的就是这个“满”的文化。
中国的谦谦君子叫人的就是不要自满。
我却说中国人的“满”是终极文化。
我说,中国人是一支非常有学问的民族是没有错的。只是大家习惯捧起中国文化的大脚后就飘飘然。
中国人如果把学问回归到生活就必然在生活平衡点上找到得失。
我们过年时,米缸贴个“满”字,也把米缸添置不能再添为止。这动作就是叫做“满”。
米缸满对于现代人是没什么,为何我要提?
米缸如果在满后就是两极,当原本可以固留在米缸的米,遇到再多的米就是不停的流失。这道理对于华人没什么,因为大家都知道。这是非常粗浅的文化,却是所有华人告诫自己不可以自满的理由。
再看看生活上的故事,秧苗助长大家都听过,这古老文明虽然粗浅却写在中华文化的精髓里头,物极必反就是这简单的道理。
再看庖子解丁,粗浅的说就是游刃有余。我们不是阅读老庄生涩的文字懂得这道理而是大家都是从生活经验获得知识。
中华文化的精髓不是去推敲文字,而是寻找生活的真谛。
一位没有受过教育的老妇人会牵着牛儿走路,但要一位饱读诗书的人去拉扯,搞不好就拉不动一头牛。因为老妇人深知拉牛不是硬拉猛扯,头牛的力量大于人,难道老妇人的经验不是智慧吗?
我如此提不是没有对西方人公道,拉牛装东西是世人都懂得学问。中国人对于远游的顾虑的确比西方人多,想的也是害怕不能带齐文化的种子来到新的地方种植,更害怕流失了文化,对不起了老祖宗。
但老祖宗获得道理的泉源是靠对自然产生的“悟”性。这个的确西方没有,西方人搞懂道理就说:“哦!我看到了(oh! i see.)”东方人却更对道理产生推敲串连推演更甚至把这些写出来,转换成文字。更多人却忘了求学除了可以“满”,有时也需要“溢”。
“学而时习之,不亦悦乎!”真可以传世。
谈到“有朋自远方来”,难道真的需要如此喜悦吗?
乘飞机可以两小时,把北方的朋友请来,住在几百公里外的朋友却不一定可以迅速往来。时代的变迁拆除及建设了新观念,人与人的人情人暖,真的也不是计较远近。
中华文化虽说博大精深,说真的人人都能把所有的东西深入想一点,古老文明的得与失就在一线之间。

沒有留言: